当前位置: 首页 >名人荟萃 >【流寓通儒】王船山:一代通儒的常宁“春秋”

【流寓通儒】王船山:一代通儒的常宁“春秋”

李一宁

编辑:网站编辑    访问量:7937    发布时间:2016-08-23    【字体:



▲ “流离辗转于湘西以及郴、永、涟、邵等地”,王应章得知王船山处境艰难,正隐居在零陵深山,准备转移出去,便主动联系他,请他来常宁避难。

▲ “为常人说《周易》《春秋》,殷公铭以文艺相质,公为之订正,常宁文士来者益众”(《船山公年谱》) 。“吾祖柱臣公为一时名儒,币请王夫之先生于吾邑六合寺,授吾祖长旦公以《胡氏春秋》”(曲潭《李氏五修族谱序》)。

▲ 王船山在常宁除殷铭外,还有众多知己好友,“崇祯癸酉(1633)赐进士第”的阮志道,南岳相识的好友王应章,“一时之名儒”李日炜,掌教岳麓的王祚隆。     

 

 

处境艰险 避难常宁

  1654(顺治十一年)年的湘江,水一定比现在更绿,山也比现在更秀,王船山却没有心情欣赏,他累了,心累。

  很多人以为,王船山永远不会累,三十年来,为了国家民族,大声疾呼,劳累奔波,甚至身陷牢狱,却从没人见他露出疲态。济世救民,他从来都是精神抖擞。王船山.png

  但是现在,振兴国家,抵抗外敌入侵,已经变得遥不可及,三十年的心血变得毫无意义,除了自嘲为“亡国遗臣”,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认命。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原曾有这样的悲哀,文天祥有这样的悲哀,现在轮到了王船山。

  王船山比屈原、文天祥幸运,也许是更不幸,活着已经是一种痛苦,还要带着全家一起痛苦。清兵南下时,王船山上书明朝湖北巡抚,力主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其二兄、叔父、父亲均死于战火。前不久的八月,侄子王敉遇害,他自己也是越来越受清庭“留意”。

  常宁靠湘江南面的江河乡在古时有个叫江口塘的小镇,王船山一家在此上岸,此时正是冬天,王船山的心情也像天气一样寒冷。他不记得第几次搬家,“流离辗转于湘西以及郴、永、涟、邵等地”,他本来有匡扶社稷之志,现在只能躲在深山冥思。

  王应章的热情给他带来一丝暖意,王应章本来是“丁外艰归”(亡父奔丧),得知王船山处境艰难,正隐居在零陵深山,准备转移出去,便主动联系他,请他来常宁避难。

  “初,公少与衡阳王船山夫之善,船山之流寓也,居家庄大石岗,旋徙西庄沅”。王应章当时没有自己的房子,王船山一家人又多,湘江边上也容易引起清廷注意,不久,王应章介绍王船山去西庄沅。

 

国破亲丧  春游解愁

  西庄沅在常宁西南,靠近瑶族,地处偏僻,遍地古木,外人不容易进来。村子几十户人家都姓王,既然是“本家”,也容易相处。

  满清铁骑踏遍神州,在思想上也侵蚀汉族正统,“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王船山悲愤交加,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这个可怜的民族,怎奈势单力薄。他只有痛苦地接受亡国这一现实,唯有坚持不剃掉自己的头发,不蓄辫子,以示抗议。

  多年前,王船山已经有了丧亲之痛,二兄、叔父、父亲均死于抗清战火,雪上加霜的是,不久前侄子又遇难。

  国家破碎,亲人离逝,希望渺茫,他只能在“伤心难自遣”中度过漫长寒冬。

  幸好再长的寒冬终究会过去,很快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这是郊游的好时节。

  1655年的春天,老天眷顾着王船山,给了他一个好天气。

  “春,客游兴宁山中,寓于僧寺,有从游者”。明媚的春光,流淌的清泉,葱郁山头,都是医治内心创伤的良药,此情此景下,再多的悲伤想来也可以被暂时忘记。                    

       小祗园(五绝)

        宛转破千障,平地起绿烟,

        自然知兰若,不过飞乌边。

  王船山是中国明清理学集大成者,他一向主张学问对社会发展有指导作用,现在他又有机会深入瑶族,了解风土人情,这正是他所希望做的。

  王船山与瑶民谈得来,甚至有传说为躲避官兵追捕,他“变姓名为瑶人”。

  传说往往与现实有出入,当代常宁学者唐特凡就不同意这种传说。现在网上资料,包括《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各种影响力大的百科,都有提到“变姓名为瑶人”,唐特凡偏偏有股湖南的人“霸得蛮”的劲头。

  唐特凡研究常宁史料,发现最早记载这一说法的是《沅湘耆旧集·王国甲传》。王国甲已经是乾隆年间的人,因此他并未亲眼所见,而王船山当代常宁史料中并未提及。

  当然以上只是旁证,最多只能影响陪审团的感觉,但唐特凡还举出了“铁证”,据常宁多个资料记载,王船山在六合寺设馆授徒,且“从而问业者甚众”,既然已经高调地授徒,收的又是名门望族子弟,影响力很大,又何必自己骗自己,“变姓名为瑶人”。

  更有甚者,传说王船山在瑶乡密谋反清复明,小时候就听老人说过这个,在一些文章中也看到此说。当然,这也是属于传说一类,是人们一厢情愿的臆想。

 

设馆授徒  讲解“春秋”

  “为常人说《周易》《春秋》,殷公铭以文艺相质,公为之订正,常宁文士来者益众”(《船山公年谱》)。

  “吾祖柱臣公为一时名儒,币请王夫之先生于吾邑六合寺,授吾祖长旦公以《胡氏春秋》”(曲潭《李氏五修族谱序》)。

  “尝为邑人说春秋,今船山自定稿有《为晋宁诸子说春秋自笑》六首”(嘉庆《常宁县志》)。

  “距吾家七里许,有西庄沅者,王船山先生寓所也,邑人从而问业者甚众”(《吴氏宗谱·谵雅山斋记》)。

  王船山在常所说《春秋》,据考证为《胡氏春秋》,胡氏即宋代胡安国,尊王攘夷为《胡氏春秋》主旨。因时局变化,清王朝成为正式的统治者,尊王攘夷已是一句空话,王船山还在坚持激扬学生民族正义感,虽然他也不知道这种坚持有没有意义。

船山资料.png

  湖南人,自古就有一种精神,一种理性却又不屈的精神,在最绝望的环境中,这种不屈也会支撑湖南人坚持走到最后。于是在后来有了杨度:“若到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呼号。

  王船山是个彻底的湖南人,更是湖南精神继往开来集大成者,满族人打败了明朝军队,却没能阻止王船山思考,也没能阻止湖南人思考,正是这种顽强,几百年后湖湘文化大放异彩,在曾国藩、毛泽东时代达到巅峰。

  王船山避难来到常宁以后,不少名士好友慕名而来,邀请王夫之撰写文章,以提高其身价,有点像现在的跟明星合影,在当时王船山就是常宁的“明星”。

  主要请王船山作序、墓志铭、传记等,许多人常宁人至今津津乐道,能有王船山一篇作品,是全族的光荣。

  常宁人对王船山是佩服又尊敬,佩服的是他的学问,尊敬的是他的人品和执着精神。

  王船山的身份,在现在看来是通缉犯,而且参与兴兵反清,是清庭的“眼中钉、肉中刺”。他没有隐姓埋名,而是“从而问业者甚众”,一是王船山住在靠近深山老林的地方,二是有众多常宁好友为他通风报信,他才能如此“大胆”。

  他为曲潭《李氏族谱》作序,李氏特地用大号字列族谱之首,以示对其尊敬。洋泉西庄沅《王氏家谱·祖诫十四条》前述:“昔吾船山先生述祖诫十四条,以训子孙,而刻先生遗书者,因而录以训世,乃同姓之人乎”。民间也有各种请王夫之题词传闻,据说王夫之为某英烈庙题“英烈一境震,烈士万古存”,为吴氏宗祠题过对联等。

为晋宁诸子说春秋口占自笑四首

(五绝)

腹借征南库,灯邀汉寿光,

伤心难自遣,开卷是春王。

蠹死墨魂失,鸢饥远视仍,

纸窗钻不透,大抵是痴蝇。

南岳经声苦,东林眉宇频,

似他添强笑,犹恐隔邻嗔。

荧泽宏滨肝,伊川辛有泪,

未知家则堂,云何宣此义。

( 注:晋宁即古常宁 )

 

谈笑有鸿儒 往来有白丁

  “遗民王夫之避兵来县,居西庄沅,与公时常对饮痛哭”,“公(浴日)牵羊赴贺王大父时,邀姜斋宴,里第公至共饮,饮辄哭,哭已复饮,忽报六彝凶问,罢席而归,时顺治十三年闰日月也,姜斋慰之曰:‘汝年富收桑榆未晚,毋过悲泣……’”。

  以上是关于殷铭与王船山的一段记载。殷铭,又名浴日,现常宁大塘乡人,与王船山有着同样的政治观点,都是忧国忧民的一类人。此外,王船山与殷铭常常在一起讨论治学之道。“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身厕鸿序,力富年青,羽毛不丰满,妄登作者之堂,殆将口吃者使长,足跛者千里也”。他们既是朋友又是知己,普通朋友往往一起开怀大笑,而知己则可以在半夜论国是,伤心处“对饮痛哭”。

  常宁文化本是湖湘一脉,古有芹东、鹅湖两大著名书院,文风绵延流长。除殷铭外,王船山在常宁还有众多知己好友,“崇祯癸酉(1633)赐进士第”的阮志道,南岳相识的好友王应章,“一时之名儒”李日炜,掌教岳麓的王祚隆……

  《王氏宗谱·赠序》载,“船山既同其姓,又常与其先世居游,久情谊之……”,可以看出,王船山与洋泉王氏很多人有交情。

  王船山并没古代知识份子的“酸气”,看不起普通百姓,脱离实际,而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有白丁”。他避朱程“理在气先”、“道在器先”和陆王“心学良知”之说,提出“天下唯器”,“理不先而气不后”的理论,而归于躬行实践,强调知行统一。4.png

  王船山以后,知识分子务实之风衰落,满清在思想上实行高压政策,尤其是盛极一时的“文字狱”,沉重打击了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勇气,造成了一批批学者无奈地走上闭门治学之路,整日与考据为伴,不再关心议论政事。

  鸦片战争前后,满清矛盾激发,一批政治家、思想家和进步学者再一次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实行改革。其中较著名的有陶澍、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王船山的思想在沉寂几百年后,再次受到世人瞩目。

  1657年,夏四月,王船山迁往衡阳莲花峰下续梦庵。他在常宁只呆了三年不到,在常宁历史上却是光荣而浓墨重彩的一笔。王船山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更有股不屈的傲气,常宁人以有王船山这个朋友为荣,以当年保护、尊敬王船山为荣。在今天,你也可以在许多老人口头,听到许多关于王船山在常宁的故事。(本文资料采自唐特凡《王船山流寓常宁史实考》)


[打印本文]

信息公开 文化资讯 名人荟萃 宜城之子 诗乡文苑 书画影艺 乡镇风采
课题研究 人文地理 特别刊载 乡音乡情 文化创意 记忆空间 联系我们
湘ICP备16011544号-1   Copyright c 2016 湖南常宁湖湘文化
网站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