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创意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道不尽千年桃花源

【他山之石】道不尽千年桃花源

裴劲锋

编辑:网站编辑    访问量:1164    发布时间:2016-09-05    【字体:


 1500多年前东晋大诗人一篇美文《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海宇,引无数文人雅士、迁客骚人,跋山涉水,驻足桃花源,问胜挥幽,浅吟低咏;指认推介桃花源;历代地方官员将之作为施政的大舞台,精心构划,倾力打造世人心中的桃花源,使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底蕴不断得到开发、挖掘。建国以后,桃源县政府明确了专门机构保护整理文物、开发旅游景观。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将桃花源古建筑群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桃花源优美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到了国家确认。

 穿越历史时空,循着陶渊明诗文的轨迹,追寻她、审视她、品读她,我真切地感到桃花源恬静、柔美、端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一山一水美丽多姿,风光无限;一物一景匠心独运,巧夺天工;一碑一文,书写春秋,道说沧桑。桃花源是一座秀园,一座智慧园,一座文化园,一座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朋友,从常德市出发,沿319国道西行40公里便到达了前临滔滔沅江,后倚武陵群峰的桃花源景区。景区由桃花山、桃源山两大部分组成,建成面积达15.8平方公里。远看,莾莾苍苍,茂林修竹,古树参天,满目葱茏。近观,青藤缠树,碧草如烟,野花斗妍,桃菊争芳,曲径通幽,亭台碑坊,翰墨飘香,仿若仙界。319国道把两个景区一分为二。国道以南便是其核心景区桃花源古建筑群。国宝级文物景观多达70余处!从古建头门而入,抬头一望镶嵌在头门两侧一副笔力雄健的对联首先映入眼帘:“桃花流水福地洞天,红树青山斜阳古道”。对联引人入胜。进入头门,沿游园小道缓行便是百亩桃林,数顷菊圃。踩着溪沟边光洁的青石板路,闻听潺潺流水,不去数百步,便见千米碑廊,经千年方竹亭,过永仙桥、水源亭、白云轩等一批穿越千年、数百年历史时空的文物景点,透过文字记录和时代的痕迹,他们仿佛在向游人诉说桃花源的兴衰沧桑!过了宁仙馆,穿过一条近200米既幽既静的山洞,豁然开朗,天格外蓝,水格外清,泥土格外香,景格外静!时光仿佛停止了流动!在我们面前呈现一方方良田美池,一处处桑竹之林,一缕缕炊烟,鸡犬之声相闻,村人怡然自得,此乃秦人村也!国道以北,通过一条3华里蜿蜒僻静的游园路,便到了桃源山景区。天宁碑园数百方碑碣庄严、肃穆,像一个历史老人默默地向游者、香客叙说着桃花源的前世今生;水府阁势拔高岭,雄峙沅江;桃川万寿宫静卧幽林,安然自得。游览此胜景,不仅可以听禅问道,悦目养心,怡情遐思,还可以在水府阁尽情眺望沅江,饱览三日同辉的盛景!

 好一个桃花源!你来自哪里?去向何方?           

  桃花源是归隐者的理想王国。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太平盛世、极乐世界,是官场失意者政治宏愿的理想化,是一种精神寄托。陶渊明出生在东晋一个衰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他的曾祖父、外祖父、父亲都曾官至太守,外祖父还是东晋名士。秉承良好的家风,他从小志存高远,欲大济苍生。但其生性耿直,不事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与官场难以契合。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至晋安帝义熙元年(405)的十三年中,陶渊明先后担任过祭酒、参军、县令等职。几度入仕,几度请辞。末次在彭泽县令之位结束了仕途。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佛教思想渗透,社会趋向平和,世风骤变,加之他自幼钟爱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家道中落,官场失意,其惶急的心情需要找到托付之处,需要一个歇息的驿站和停靠的港湾,忘却旧我,拥抱新生,走向殊途,于是他选择了归隐思园。陶渊明归隐后创作了大量田园诗,形成了田流派。他情醉山水,饱尝悠然自在的田园乐趣,在理想和现实的结合中,寻求一种超然现实的理想王国,作为一种至高的人生追求,于是创作了《桃花源记》。诗人以其旷世的才情,寄情于山水,寄现实于空幻,以短短的320个字描绘出一副大美的桃花源愿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物,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里风光幽美、环境怡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耕作有序,安宁和乐。无战争之忧,无赋税之累,无劳役之苦。长幼有序,热情好客,自由平等,怡养天年。《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人间仙景、王道乐土,在封建专制的政治背景下,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权不断更迭,社会秩序能安宁吗?人们能安居吗?生产能自由组合吗?财富能自由享有吗?无数个疑问,都不能让人辞怀。其愿景只不过是诗人的一种美好向往,归隐者的理想王国。

 桃花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桃花源记》横空出世以后,桃花源声名远播,人文昌盛。因其所描绘的人间仙景,很快被宗教所认同。晋宋以后,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在此熔于一炉,千百年来,梵音袅袅,香火连绵,虽经多次兵火毁损,但毁了又建,愈建愈兴,桃川万寿宫、水府阁等宗教圣地金壁辉煌,庄严雄伟,信者如流,桃花源更加披上了仙化的神秘色彩。沐浴着《桃花源记》和宗教文化的光辉,无数名士用不朽的诗文,用飘香瀚墨,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扮靓了桃花源。据考证桃花源景区现存唐宋古建14处,明清古建19处;历代名人碑刻3000余方,书法作品1200余副。纵观桃源县史志和相关诗人集锦,唱和桃花源的韵文和散文,约13万余字。自晋至今,历代著名的诗人、作家、书法大家、画家及一部分思想家、政治家都在桃花源留下了诗文、墨宝。如晋有陶渊明等数位,唐有孟浩然、李白等几位,宋有王安石、苏轼等数十位,金有元好问、刘因等;明有公安派诗人袁宏道、袁中道等,清有李恒、王文治等等。当代诗文大家、书法家、画家、思想家、政治家更是不胜弥举。走进桃花源碑林长廊,翻阅历代名家题咏,饱尝文化大餐,精神为之升华!

 唐代诗人王维的《桃源行》在唐诗中有极高的地位,其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寄托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生活的追求。诗云:“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宋代王安石的《桃源行》更为世人所称道。“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诗人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出了无尽的慨叹。“治世太少,乱世太多”,有的是秦王的暴政王朝,帝舜时代何时再来啊?明代常德籍名士兵部尚书杨嗣昌,根据郦道元的《水经注》,考证了桃源境内沅江的各个风物景点,留下了诸多的清丽诗文,很好地推介了桃花源。

 1993年3月25日至28日,丁玲文学创作国际研讨会在桃花源召开。著名作家任光椿陪同丁玲游历桃花源,即兴为丁玲游桃花源赋诗一首:“一生健笔擅文场,七八高龄返故乡。阅尽潇湘风物美,待听老凤吐新章”。诗歌誉人誉物入目三分,寄托了作家对桃花源的款款深情。1983年11月18日,著名历史学家、全国政协主席胡绳游览桃花源题诗:“湖湘千里庆丰收,更逐沅水旧径游;小饮擂茶看茂竹,桃源长在世间留”,诗极赞桃源风物美。这些诗文不仅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宣传、美化了桃花源,更重要的是沉淀了桃花源厚重的文化底蕴。

 历代文人墨客站在时代的巅峰,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审视桃花源,展望未来,寄托情怀,不断丰富了《桃花源记》的内容,拓展了其深刻的内涵。《桃花源》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所追求的精神家园,成为其终身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

 1962年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后来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桃花源,观赏碑林石刻《桃花源记》后,即兴朗朗口占:“公元一九三五年,常德人,革命事业,爬雪山、过草地,行程2万里,忽见红旗展,笑语共喧哗,军号响云天,挥彩带,扭秧歌……开辟革命根据地,方衣丰食足,逐摩拳擦掌,消灭反动派……”反复品读,深刻领会胡耀邦同志的即兴之作,观其任党的总书记后的伟业,不难理解其口占是现实版的《桃花源记》,字里行间透射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对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充满坚强信心;透射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透射出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求解放,为百姓得幸福的伟大实践。这是何等崇高的民族精神啊! 1995年3月24日,时任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视察桃花源,参观了菊园、方竹亭、遇仙桥,登临水府阁,极目远山丽水,乐不思蜀。第二天给桃花源题字,在桃花源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共和国领袖造访桃花源,升华了桃花源精神,唤起民众承前启后,不断实践桃花源精神,创造美好未来。

 桃花源是当政者施展政治抱负的大舞台。陶渊明为世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社会愿景,常德历代当政者,都以再造桃花源现实美景作为一种理想追求,把丰富实践桃花源精神作为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来精心打造,不断赋予桃花源时代感、现实感,期以实现精神化人,文化育人,经贸富民之目的。如今建设桃花源,让人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一种政治追求。

 唐代开始建寺观,诗人刘禹锡贬朗州司马游历桃花源,题“桃源佳致”镌于碑石。宋代寺观更盛。《湖南通志》载“淳化元年(990)朗州官奉治修桃花源,五百仙人组成,赐名望仙阁……”此后寺观屡有修建,清至民国间,陆续修建了一些旅游景点。新中国成立以后,设置了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对原有的桃花观、集贤祠、蹑风亭、回廊、探月亭、水源亭、遇仙桥、方竹亭等古建筑进行了多次维修。1973年新建菊圃,以陶渊明爱菊之意,广植菊花。1982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桃花源的建设、开发和文物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修建了水源亭和碑廊、重辟秦人古洞,修复既出亭、问路桥、高举阁、水府阁、问津亭、桃川宫、天宁碑院等,清理了大批文物馆藏。

 1992年3月,常德市委、市政府秉承“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发展理念,或市县联办,或桃源县独办,每年举办一次桃花源游园会,推动了桃花源景区开发,搞活了地方经济。1993年8月,桃源县多方筹资近亿元,实施了两期景区的修复、开发工程。景区不断扩大,景点不断增加。1996年9月桃源县委主导桃花源升级战略, “提高主体、拓展两翼、内外兼修、形成特色”,完善主景区的功能配套,开发沅江风光线,开发县域与之关联度强的配套景点,通过文物保护不断呈现桃花源的文化魅力!新世纪以来,国家文物部门先后投入近3000万元,维修了一批文物保护景点,古物增辉,叙史、教化、资政育人功能不断彰显。

 通过办节,走滚动发展之路,常德人在盛世再造了一个桃花源。现在桃花源景区内正在深度开发桃仙岭、桃源山洞、桃花山、秦人村等系列景点,景区面积将达到150平方公里,同时还开发了与之关联的旅游线:沅景风光带旅游、战国彩菱城遗址历史文化游,历史名人宋教仁、翦伯赞故里游,枫林花海游等等。旅游经济已成为桃花源和桃源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桃花源已成为常德的一张历史文化旅游名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桃花源通过不断打造,其景区不断扩大,其功能不断完善,其内涵不断拓展。于今常德市在市委书记王群同志的带领下,顺势而为,实施“新常德,新创业”发展战略,高擎旅游开发的大旗,“南攻桃花源,北战壶瓶山,中取柳叶湖”,把常德市作为桃花源里的城市来建设,成立桃花源风景旅游管理区,调整桃花源行政区划,斥资50亿,建设桃花源古镇,作为桃花源景区的功能配套区,充分展示古镇的历史文化魅力。把常德建成桃花源里的城市。勤劳、智慧的常德人,已把“桃花源”演义得淋漓尽致,桃花源属于常德的,也是属于全国人民的!报载: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在打造自己的桃花源旅游景区!有多个城市提出桃花源归宿之争,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的理念已深入民心,幸莫大焉!每个城市、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一方乐土,都有自己的图腾;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都有一片枝繁叶茂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大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就为全国人民构画了一幅和谐社会建设的美好蓝图,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同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创建和谐社会的最强音:“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和谐社会在向我们招唤,中国共产党人正带领全国人民向美好幸福的生活目标迈进!

      国之大幸!民之大幸!



[打印本文]

信息公开 文化资讯 名人荟萃 宜城之子 诗乡文苑 书画影艺 乡镇风采
课题研究 人文地理 特别刊载 乡音乡情 文化创意 记忆空间 联系我们
湘ICP备16011544号-1   Copyright c 2016 湖南常宁湖湘文化
网站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