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记忆空间 >老故事分享 >【老故事】王船山的传说(四则)

【老故事】王船山的传说(四则)

编辑:网站编辑    访问量:1136    发布时间:2016-09-15    【字体:


       ★ 王船山,衡阳县人,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哲学家。顺治十一年冬日避战乱迁来常宁洋泉西庄园族戚家,在此著书、讲学三年,影响很大。当地至今仍流传着他的不少传说,这里选编四则,以飨读者。


神  算  测  天

   清顺治十一年冬,王船山因避战乱来到常宁洋泉西庄园,寓居族戚家中三年。当地群众传说他不仅才学出众,博古通今,而且精于天文历法,能够神算测天。

   八月的一天,船山先生撑着伞,拖着木屐,从洋泉赶场回家。路过六角寺的时候,见门前晒坪里男女老少数十人在抢收稻谷。他大笑着道:“哈哈,收什么罗,有得雨落呢!”一农夫也笑着回答:“王先生,您莫害人,看,大雨已经落到洋泉洲上来了,离这里只有三里路了呢?”船山先生这才一本正经地说:“我看到了。”这场雨只落到洋泉洲上,不会过河来的。不信,我可以和大家打赌——莫费烦了罗,等下子又要把谷搬出来,何苦呢?”众人将信将疑,停了手脚。稍等一会,再看天时,不但六角寺天顶无一丝乌云,就连洋泉洲上也停了大雨,云开日出了。众人惊奇地说:“王夫子真是神仙!” (分享者:陈伯洋)

 

题匾英烈庙

  常宁县城南门城郊,有个虎形山。山嘴上耸立着一座长宽高都不满一丈的砖砌瓦盖小庙,两尺来高的石门上方是石刻的“英烈庙”三字,门楣上刻着“浩气长存”四个字,石门两旁刻的对联是“英雄一境震,烈士万古存”,字迹刚劲有力。传说这匾是王船山亲笔所题。

  当时正值李闯王起义大闹天下,明思宗在煤山自缢身亡,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明朝的文官武将死的死,逃的逃,降的降。吴三桂又要尝尝做皇帝的味道,在衡州筑坛登基,这可惹怒了满清皇帝,他发下大批清兵打衡州,要斩了吴三桂,这就殃及了衡州及所属各县的老百姓。

  常宁县城在衡州南边一百二十里远的宜河边上,也驻上了数百名清兵。这些清兵,杀人放火,奸淫掳抢,无所不为,搞得常宁县城乌烟瘴气,鸡犬不宁。

  这时来了个文武双全的大明将军,他的部下已被清军打散,他誓不投降,隐名埋姓,率领百余名大明官兵潜来常宁,白天藏身在深山老林,夜里出来偷袭清兵,保护了老百姓。百姓非常爱戴他们。为了反清复明大计,将军剃光了头发,烧了九个艾火,当了大和尚。他的随从都决心矢志报国,剃光了头发,做了佛门弟子。他们在当地人的帮助下,在义山建起了一座大寺院。这些和尚以寺院作掩护,伺机消灭清军的零散人马。

  一天,大和尚的五个弟子路过城南虎形山,忽听到有女人喊救命的声音。他们遁声望去,只见大路边一棵树上拴着一匹大白马,看来是一个清兵上山做坏事去了。他们立即上山,走不多远,看见一个青年书生被打昏倒在田坳下,他们一边救下书生,一面朝女人呼救声走去。走近一看,一个年轻妇女被缚了手脚,用手巾塞着嘴巴,剥得赤条条的,推倒在地上。一个清兵小官脱下裤子正要行奸,和尚们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就是一斧子一禾抢,结果了这个清兵小官的狗命。这对新婚夫妇连忙拜谢救命之恩,双双逃命而去。

  此时,大路边的大白马已经不见了。原来是这个清兵小官的护兵见此情形骑上大白马回城报信去了。护兵从城里搬来了几十个清兵,把虎形山团团围住,五位英雄逃之不及,落入了魔掌,惨遭杀害。老百姓见了,无不伤心落泪。五位英雄的尸体被百姓们偷偷地埋在这山嘴上。

  当地百姓们为了纪念这些英雄,在虎形山嘴建起了这座庙宇。王船山先生隐居洋泉西庄围时,一次途经虎形山嘴庙宇时,听得当地父老说起这庙宇的来历,义愤填膺,毅然叫人取来纸笔,亲自题写了匾名、对联和横批。五位英雄爱国爱民的事迹和王船山先生正义刚直的举动一直在常宁县城周围广为流传。(分享者:杨德禧)

 

立    家    规

  王船山隐居常宁洋泉西庄园族戚家里的三年中,为族人做了不少好事。

  一天深夜,在王船山住处附近的一位王氏族人家中,忽然传来一阵啼哭之声。不一会,哭声大作,人声嘈杂。“莫非出了什么事?”王船山惊问其妻郑氏。郑氏告诉他,这是一家族人三个月前死了儿子。儿媳因为在这里生了孩子,不肯再嫁,可公婆不肯留她。早几天,有人为她做媒,男方也已送来丰厚聘礼,并按照当地“寡妇出嫁,夜里过门”的习俗,约定今晚前来接亲。现在,接亲轿子已停在屋后山边,只等新人上轿。然而,女人舍不得儿子,儿子舍不得母亲,母子哭做一团,十分悲戚。王船山听了,很是怜念。他正想下楼劝说几句,又见一路火把,一路哭声,已将这可怜女人接走。王船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很想教乡人革除这些陈风陋俗,然而自己尚是身居异地为异客,有何能力禁此乡风?于是,只能望而自叹曰:“民之陋习不除,国何以兴焉!”

  时过不久,王氏要修族谱,族中几位老者赶来请船山先生著文作序。船山先生一听,正合心意,十分高兴,满口允诺。当即,他以当时民间陋俗为鉴,为王氏族人写下了十四条家诫,其中一条写道:“嫁女不受财,丧子嫁媳犹不可受一丝,定亲钱乃卖儿卖女也。丧子不宜嫁媳,万不得已,亦当视为己女择婿而配,非仁者不为。”

  当地族戚见了,无不拍手叫好。这些家规中有的条文至今仍被本族后人奉为祖训,传为美谈,蔚成风习。(分享者:彭昭维)

 

心送朋友三十里

  顺治十一年,王船山为了躲避满清政府对他的搜捕,埋名隐姓,从南岳移居到常宁洋泉西庄园的王氏族人家中,并在一个很僻静的地方,因陋就简地修饰了一个简单的书房,终日里在书房的楼上做些学问。常宁有很多文人听说此事,纷纷秘密前来看望他,想求些进益。

  有一次,他的一个好朋友到西庄园来看望他。他很简便地招待客人以后,便和他谈起学问来,二人讲得津津有味,一直谈到了第二天早上。早饭以后,客人要离开了,他就起身送他下楼,并在楼梯上的扶手边对客人说道:“好,你走吧,我心送你三十里。”

  客人当时还没想到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匆匆忙忙地离去了。他走呀走呀,一直走到离王船山住地十五里的东塘吴家,才回忆起刚才王夫子在楼梯边送他时说的那一句话,他想:“王夫子刚才还说送我三十里,后来连楼也没下来,怎么能说是送我走三十里呢?”他感到十分奇怪,回头又向王船山住所走去,他自言自语地说;“我今天一定要问清楚王夫子讲这一句话的意思。”

  当他回头走到王又子住所的时候,仍然看见王船山站在原来的地方。一点也没有动,他便问王船山:“王夫子,你刚才说要送我三十里,可是你自己连楼梯也没下,怎么能说是送我走三十里呢?”

  王船山见客人去后又复返,感到十分惊讶,但听到他的问话以后,便反问他:

   “你刚才已经走到了哪里?”

   “我已经走到了东塘吴家,为了问清楚你讲这句话的意思,才返回来的。”

  王船山说道:“东塘吴家离这儿多远?”

  “十五里。”

  “东塘吴家离这儿十五里,现在你又从东塘吴家返回走,又是十五里,不正好是三十里吗?我现在还在送你哩!”

  这时,客人才悟出了王船山送他时说话的意思,依依不舍地离去。(分享者:唐特凡)


[打印本文]

信息公开 文化资讯 名人荟萃 宜城之子 诗乡文苑 书画影艺 乡镇风采
课题研究 人文地理 特别刊载 乡音乡情 文化创意 记忆空间 联系我们
湘ICP备16011544号-1   Copyright c 2016 湖南常宁湖湘文化
网站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