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记忆空间 >老故事分享 >【老故事】刘三湘的传说(十则)

【老故事】刘三湘的传说(十则)

编辑:网站编辑    访问量:3507    发布时间:2016-09-18    【字体:

 

★  刘三湘,本县田尾乡人,清顺治武举,官至广西平乐副总兵,虽长期征战在外,但县内关于他的传说却十分广泛。这里选编十篇,相信是很受读者欢迎的。


(一)刘三湘出世

传说,一天夜里,刘三湘的母亲忽得一梦,梦见天上忽然掉下三颗星子。有鬼使对她说:“这是三位星主下凡,要在你的肚子里投胎转世。”一觉醒来,果真有三颗星子从天上落到她的眼前。她急忙用手去接,没接住,三颗星子钻进她后脑壳的衣领里去了。

不久,他母亲怀孕。十个月后,生下一个男孩。他母亲觉得奇怪,那天晚上,鬼使明明告诉她有三星临凡,理应一胎生三子,如今为何只生一子呢?她迷迷糊糊地睡去了,鬼使又出现在她梦中,说那晚上三星下凡时,她不该用双手去接,两只手接,有高有低,有上有下,三位星主怕日后兄弟不和,所以一齐钻进了衣领,投胎转为了一个人。

刘三湘生下来后,三朝取名刘三星。后来,他做了大官,因当地“星”与“湘”同音,他便改“星”为“湘”,名叫刘三湘了。(分享者:张明华)                                                                                            

 

(二)智除黄鳝精

刘三湘家境贫寒,从小跟着父亲在外赶放群鸭。洋泉孟家堰附近,古时有个名叫刘家坪的村子,村里人本不姓刘,就是因刘三湘父子曾在此放鸭居住过而得名。

刘三湘在刘家坪一带放鸭的时候,有一天,他赶着群鸭回家,一点数,发现不明不白地少了两只鸭。第二天,又少了两只。他沿河寻了好几里路,没有发现一点可疑的痕迹。每天少两只鸭,照这样下去,鸭子丢光了也找不到丢鸭的原因,这下把刘三湘急坏了。

第三天放鸭时,刘三湘不敢粗心大意,两眼鼓鼓地盯着鸭群。约莫中午时分,只见车公崖的石洞里钻出了一条大黄鳝来。黄鳝来势凶猛,冲到河里,鸭群被惊得扑腾乱窜。那黄鳝一下逮住两只鸭,用口衔着钻进洞去了。

原来如此!刘三湘回到家里,决心要想个办法把黄鳝精除掉。想呀想呀,这一夜他没合眼,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来。他兴奋极了,天一亮,从村里借来两把锋利的剃头刀子,带了一口大鼎锅和一些油盐。兴冲冲地把鸭子赶到车公崖附近来了。接着,刘三湘把两把剃头刀装在车公崖洞口边上,专等黄鳝精出来。

到了中午时分,黄鳝精真的出洞了。那黄鳝精依然来势汹汹,一出洞口,便碰上了刀子,立即破腹而亡。刘三湘把大黄鳝拖到河滩上,架起锅灶,弄来柴火,煮起黄鳝肉来。一大锅黄鳝肉,叫他美美地吃了一天才吃完。

刘三湘自从吃了那条黄鳝之后,长得特别快,只一年时间,便长得腰大膀圆,而且膂力过人,后来投军从戎,成了一员赫赫赫有名的武将。(分享者:陈伯洋)

                                                                                                    

(三)智惩盐老板

常宁人在广东连州挑盐,时常受广东人的欺负。这天,几个常宁人来到了一家盐老板的店子里,他们把盐钱和伙食费交给了老板,可是,盐老板把钱收了后,夜里却不管他们的晚餐。挑盐人无法,只得自己找店子吃点东西。这群挑盐人里有个叫刘三湘的,人长得高大,又足智多谋。遇此情景,他表面仍是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心里却在想着整治盐老板的办法。只是他东瞧瞧、西望望,忽然发现盐老板店子屋角有一只母鸡正在孵小鸡。他将鸡蛋一个个拿出来煮熟做菜吃了,将蛋壳子仍然原样放在鸡窝里。天快亮时,他们准备挑盐走了。临走前,刘三湘叫大家将盐老板后院里的一园西瓜笼蔸蔸扯松,又将一个烧得通红的秤砣放在锅子里,然后用锅盖盖好,将锅子放在还有余热的灶炉上。

他们走后,老板这才松了一口气。日出老高了,老板娘才来收拾家伙,她先揭开锅子,看见锅子里有一个秤砣,她一边嘟哝着,一边伸手去抓,秤砣刚一上手,烫得她尖叫一声,赶紧松手,只听呯的一声,锅子被打了个大窟窿。老板觉得不对,慌忙起床,一看,只见门上贴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四句诗:“日出瓜茏死,鸡婆孵空仔,若是你不信,秤砣打锅子”。他忙打开后门一看,满院的西瓜茏在日光下晒得全痨叶了,再一看鸡窝,哪有什么鸡蛋。只见一堆空蛋壳。盐老板傻了眼,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欺负常宁人了。(分享者:刘运成)

                          

(四)巧赢盐老板

刘三湘青年时候,靠去广东挑盐为生。他力气很大,挑盐时,人家两人挑一包,他却一人挑两包,并且还要选大包的挑呢!

有一次,刘三湘在广东选盐包时,选了好一阵,总是不如意。那盐老板心里很不高兴,对他说:“刘三湘呀!别人说你力气过人,我不太相信。今天,我赌你挑两包盐上顺头岭,中途不准换肩,不准歇气。你赢了,两包盐相送,分文不收;你若输了,今后挑盐就得规矩点。”刘三湘想了想,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刘三湘挑着两包盐走在前面,广东老板带着两个伙计紧紧跟着。来到顺头岭下,他们歇口气,就开始上山了。这顺头岭,在湖广界边,上山十来里,山高路陡,莫说挑三百多斤担子,就是打空手上山,一般的人都会出气不赢的。刘三湘一边走,一边打主意。上到半山腰时,他实在挑不动了。他用手指把箩绳拧断两股,眼看就要全断了,他大叫起来,“老板快来呀!箩绳要断了,我挑着不动,你们快把绳子接好吧!”挑着担子,箩绳怎么接罗?老板只好说:“你放下来自己接吧!”刘三湘说:“要是要得,但不能算我歇气噢!”老板说:“那当然罗!”刘三湘放了担子,慢吞吞地接箩绳。箩绳接好了,他的体力也恢复过来了,于是,又挑着担子,很轻松地上了顺头岭。

从此,刘三湘这根盐扁担在广东更有名气了。(分享者:刘升潜)

                                                                                                     

(五)洗  街

广东新市街,是挑盐路上的一个栈头。有一天,刘三湘与一帮挑盐的伙计到这里投宿。那时候住店有个规矩,吃饭不分多少,都是以餐数算账。有些伙店刘三湘曾经住过,因他吃得多,伙店老板嫌他,借故住满了把他支开。后来,在一家新开的伙店里才住下来。也真巧,这天夜里,刘三湘因白天喝多了生水,肚子疼得厉害。急着要“解手”了。一来地方生疏,二来黑夜沉沉,他找不到厕所,七摸八摸,摸到门边,打开门,实在憋不住,解开裤子就屙在街上。

第二天清早,街上闹沉了;“谁把屎屙到街上来了?真缺德!”“这堆屎象牛屎,肯定是刘三湘屙的,他吃得多,屙得多,不是他是谁?”“要他洗街,不然,不准他走!”刘三湘出来一看,果真是自己屙的,羞得满而通红。无可奈何,他只得借了两个扮桶来挑水洗街。他一边洗,一边嘀咕:“想我刘三湘,今天是挑脚挨担之人,受了你们的气。“倘若日后我做了官,定要到这里来出出这口气!”这话让街上的人听见了,又七嘴八舌地讥笑他:“你这副样子还想做官,如果真的做了官,我们新市街用毡子垫路迎接你!”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后来,刘三湘投军定南王,屡建奇功,顺治皇帝亲自召见他,官封湖广总兵。那年,刘三湘回家祭祖,要打新市街路过。这消息传到了新市街,满街的人提心吊胆。他们一边到十里长亭迎接。好酒好菜,尽心款待,纷纷向他请罪,要他不要记当年洗街受耻之恨。一边赶忙收集毡毯,准备为他垫路送行,街上的毡毯不够,又派人上韶关去买。

刘三湘回家心切,在新市街住了两天就要动身。那天,新市街上铺着大红毡毯,炮竹连天,好不热闹。刘三湘乘着大轿,八面威风。轿到半街之中,又见众市民齐跪轿前,请求刘三湘用菜,歇口气再走。刘三湘觉得奇怪,其中定有原因。派人打听,方知前街没有毡子铺路了,去韶关买毡毯的还没赶到。他知道了实情,对众市民说:“你们可以前垫后收嘛!”那些人听错了话,以为是“前垫后烧”,不敢违抗,把后面的毡子收拢,一把火烧了,只剩下轿子下面的一条毡子。刘三湘知道实情后,觉得痛心,吩咐手下人收起轿下那条毡子,用那条毡子把烧了的毡子灰包起来,丢到新市街河里,辞别新市街民,往湖南而去。

说也奇怪,新市河里的那包毡子灰,不管涨好大的洪水都冲不走,日久天长,变成了一块红色的大石头。(分享者:刘升潜)

                                                                                                  

(六)夺武魁

那时候,匪害横行,朝廷派定南王平乱。定南王领了圣旨,在广东设一武场,以比武来招兵买马。

这一天,刘三湘一帮挑盐的伙计路过武场,便一起去看看热闹。武场里人山人海,许多后生都上场比武。刘三湘看了好一阵,见比武者武艺平常,不觉冷笑一声,退了出来。不料,刘三湘这些举动让一个旗牌官看见了,问他为何发笑,是何方人氏。刘三湘如实相告,并说这般人武艺平常,怎能带兵打仗。旗牌官见刘三湘口气不小,便把他带着来见定南王。定南王见刘三湘身材高大,必身怀绝技,要刘三湘当场献武。

刘三湘面不改色地进了武场。按比武规矩,先比射箭。刘三湘选了好几把弓,只轻轻一拉,弓如满月,稍微用点力,弓就断为两截,没有一把合适的。满场的人惊异不已,喝彩不绝。旗牌官见没有合适的弓箭,就带刘三湘到刀枪架旁选武器。刘三湘把十八般武器都试了一下,太轻了,不合手。旗牌官又问他:“你可曾带有随身武器?”刘三湘答道:“带有随身武器!”旗牌官又问:“武器放在何处?”刘三湘指着路旁一棵大树说;“在那棵树上。”

刘三湘的随身武器是什么呢?原来是一根铁扁担,足有六七十斤重。他歇气时,与别人不同,别人是把担子放下,而他却是把担子搁在树上,几百斤重的担子压着,谁也别想取下来。刘三湘带着旗牌官来到树下,说:“那根扁担就是我的随身武器,你们帮我取下来吧!”旗牌官吩咐手下武士去取扁担。众武士弄了好一阵,都不能把担子取下来。刘三湘说:“看我的!”他用手轻轻一托,把担子取下来了,周围观看的人群被惊呆了。

回到武场,定南王传令要刘三湘比武。可是,刘三湘往场上一站,八面威风,谁也不敢上场。就这样,刘三湘不要比武就夺了魁首,在定南王帐下做了一名武官。(分享者:刘升潜)

                                                                                                 

(七)吟诗斥文官

刘三湘出生入死,屡建奇功,皇帝为他赐宴庆贺。酒宴席上,那班文臣看不起刘三湘,想了个主意来挖苦他。一个文官说:“今天我们喝酒,每人要吟诗一首,我来带头,谁不吟诗就罚酒三杯。”接着,这个文官吟起诗来:“日坐战马夜枕戈,纵横南北功绩多;太平盛世刀入库,治国良策有几何?”

刘三湘一听,觉得诗中有鄙视武官的味道,心里太不耐烦。忽然,他见屋檐下有群麻雀,思考了一番,说:“我也来吟诗一首。”他一边数着麻雀,不慌不忙地吟道:“一个一个又一个,”这句话才一出口,众文官哈哈大笑起来。刘三湘不理会这些,继续吟下去:“凤凰何少雀何多?”众文官听了,马上收敛狂笑。“太平皆食皇家禄,国难几人执干戈?”诗一吟完,弄得那班文官个个面红耳赤,低头不语了。(分享者:刘升潜)                                                                                              

 

(八)剿温塘

在刘三湘家乡附近,有个名叫温塘的地方,那里,盛产煤炭,离水口山又近,水口山的银砂曾在这里冶炼。

有一年,贵州有一伙工贼,带着一帮流氓土匪,在这里炼银子。他们自己有武装,势力强大,自称“贵夫子”,强奸掳抢,无所不为。方圆几十里的大闺女,小媳妇,白天不敢出门,夜晚睡不好觉,好多被他们抢去糟踏了,老百姓深受其害,称他们为“狗牯子”。这帮狗牯子横行乡里,县衙省府早被他们行贿串通,不闻不问。刘三湘曾几次请奏朝廷,可皇上不把此事放在心上,也莫奈其何。

刘三湘有个小妹子,有一回从耒阳回娘家,路过温塘,被狗牯子抢去奸污了。刘三湘知道后,怒火三丈,恨不得插翅回家,收拾这帮强盗。因当时朝中战事频繁,不得脱身,他便亲自叫人做了一面大旗,旗上竖写着两个大字,暗示“十月廿六剿温塘”的意思。把十字的一竖写成一撇,与月字连在一起,成了一个“有”字,把廿六竖写一起,成了共字多一点的“其”字。他派人把大旗送回家乡,插在温塘对面的一座高岭上。

那帮狍牯子,看见大旗上的两个大字,不解其意,只知道刘三湘要来剿温塘,不知道哪天来,吓得心惊胆颤。一些工贼头子,纷纷溜走躲避,吩咐那些手下人轮流站岗放哨,小心行事。一天两天过去了,一月两月过去了,搞得他们精疲力尽,日夜不宁。又过了一些日子,那帮狗牯子因还未见刘三湘的动静,又神气起来了。他们想,大旗上面“有其”二字,莫不是有空才来剿温塘?如今朝中战事不断,刘三湘哪里有空罗?况且,谅他也不敢私自征剿,原来是吓唬我们而已。于是,那班工贼头子,陆续又跑了回来,变本加厉,作威作福起来。

十月中旬,刘三湘战事已毕,请皇奏上,告假几日,私下带了十几名亲信兵勇,日夜赶路,悄悄地回到家乡。他回来以后,立即召集村民商量征剿大计:自制一门三眼土炮,做两面大鼓,买两百零两只羊,两匹马,两百只灯笼。到了十月廿六日夜里,把两只羊捆在树上,四蹄悬空,下面放着两只大鼓,羊蹄打在鼓上,如同万马奔腾一般。另外两百只羊的头上都捆着一只灯笼,分成两队,由两个骑马的士兵指挥,如同两路兵马,从两条要道往温塘冲去。

半夜时分,那帮狗牯子正睡得香甜,忽听得杀声四起,大叫不好,知道是刘三湘来了,个个措手不及,喊爹叫娘,连衣服都顾不上穿,纷纷逃命。他们见两条大道灯火通明,喊杀连天,都往里处小道逃窜。那小道上设有三道卡子,狗牯子进了一道卡子,没有响声;过了二道卡子,也没有什么动静;他们过了三道卡子,进了山冲时,只听得三声炮响,埋伏的人冲杀出来,把狗牯子们全部杀死在这条小山冲里。

这条山冲,座落在烟洲乡太阳村境内,因而得名血冲。杀了狗牯子以后,众人在学堂冲的塘里洗刀,那口塘因而得名红血塘,又叫红泥塘。那座插大旗的高岭,在新力乡跃进村境内,因此而得名大旗岭。

刘三湘剿了温塘,回到朝中,皇上怪罪下来,刘三湘不服,皇上把刘三湘的儿子杀了。为此,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朝廷大将刘三湘,为民除害剿温塘;皇上不把功劳表,反而问罪斩儿郎;朝廷昏君该万死,三湘是民救命王。”(分享者:刘同俊)                                                                     

(九)题 亭 楣

刘三湘是个目不识丁的武人,可是,做了官后身价陡涨。一次,乡里修凉亭,明知他胸无点墨,也派人恭请他题两端门楣上的词联。刘三湘摸不着要领,在对方的催请下,随口说了句:“且缓!”对方赞了声“好!”提笔记下“且缓”两个字。接着敬请他题另外门楣上的词联。刘三湘被催急了,大声说:“莫忙!”对方赞了声“妙”!提笔又记下了,并满意地说:“大人高才!‘且缓、莫忙’二联题到凉亭上再切合不过了!”说罢千恩万谢而去。刘三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来。(分享者:滕兴邦)                                                                                        

(十)捉虎上殿

顺治皇帝一日临朝,他对文武众臣说道:“自我太祖创业以来,一荡中原,全赖众卿之力。就拿广西平乐副总兵刘三湘来说,那可是智略过人,勇武无敌,现在位否?”刘三湘闻听万岁爷呼他职衔,赶忙趋身下拜恭奏:“陛下,卑职在。”顺治启睁龙眼,呵呵连声:“好个雄雄武夫,寡人不知爱卿哪里人氏。”“陛下,小臣乃常宁田尾人氏。”“哦,听闻卿之家乡乃崇山密林,猛虎常出,是否可以抓只活虎给寡人看看?”“这,陛下,要卑职打死十只老虎可以,要抓活虎上殿,微臣实无这等本事。”“哼,你竟敢忤旨?限你十天内办到!否则,寡人是不会那么随便地收回成命的,退朝!”

这下可难倒了刘三湘。他回到府上,和衣而卧,茶饭不食。家里人皆惶急不安,即忙禀报夫人。别看总兵夫人是个拉痢头,刘三湘做这官还多靠于她呢。她当时听丫环们一说,便从容地端碗参汤,寸步金莲奔入书斋,伫于床头,轻言细语地问道:“夫君呀!你今日朝见回来,为何忧闷不乐,茶饭不食呢?是否遇到了难事?能不能告之于我?也好出个主意。”刘三湘正在辗转难寐,忽闻夫人问话,掉过头来怔怔地望着夫人,不情愿地说道;“贤妻呀!就是告诉你,这回你也帮不了什么忙。”夫人一昕此话,当即嗔怒起来;“我说夫君呀!你话还未说明怎知人家不能帮忙?”刘三湘见夫人这么说:便口打唉声地说:“就是我有李逵之勇,武松之能,也只能打死老虎,可不会擒活虎哇。顺治皇帝不是借刀杀人吗?”夫人一听莞尔笑道:“我当是什么杀身大祸呢?原来是小事一桩,亏你还是个堂堂的须眉男儿,赶快起床吃饭,包你明天抓只活虎!”刘三湘半信半疑,但还是依从地起床吃饭。

翌日,夫人手拿一柄铁伞,笑吟吟地给了刘三湘,并教他如此这般行事。刘三湘一听,欢天喜地,骑匹骏马跑入山中,正遇一只吊睛白额大虫,张开血盆大口从悬崖上俯冲下来。刘三湘见老虎来势凶猛,便从马背上跃身一纵,双手紧握铁伞,很有技巧地送进老虎嘴里,然后急使机关,随而一拉一扯,几十根伞骨全部扣入虎口,此时的百兽大王只好乖乖听命,随刘三湘走进金銮殿,面见顺治皇帝。(分享者:刘主春)

 

[打印本文]

信息公开 文化资讯 名人荟萃 宜城之子 诗乡文苑 书画影艺 乡镇风采
课题研究 人文地理 特别刊载 乡音乡情 文化创意 记忆空间 联系我们
湘ICP备16011544号-1   Copyright c 2016 湖南常宁湖湘文化
网站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