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名人荟萃 >【常宁名人】段巘生:百姓建“生祠”供奉的常宁进士

【常宁名人】段巘生:百姓建“生祠”供奉的常宁进士

编辑:网站编辑    访问量:7298    发布时间:2018-02-24    【字体: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和沧洲韵

不须大药驻朱颜,膂力方刚鬓未斑。

塞外草肥谁牧马,燕然天远欲铭山。

应思我辈分阴惜,岂觅人生半日间。

   壮士功成身始退,河清海宴待君还。   

             ——清·段巘生


 康熙年间,常宁出了一个叫段巘生的县令,不求虚名,只讲实效,倒是实实在在的做出了一些成绩。

 段巘生是康熙四十五年进士,清代湖南进士录里还可以找到他的名字。巘生天资聪颖,年十三就在常宁县试中夺的第一名,一路考来,场场顺利,终于中得进士授中书职。政令文件的抄抄写写,法令典章的修改记载对于有着明确政治抱负的段巘生来说很不满意,他上书朝廷主动要求放任地方官,后出任福建上杭知县,开始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一步。

 在上杭理政,段巘生着重做了两件事:一是教育二是河防。他兴办教育,建立学堂,亲自主持福建乡试选拔大量人才。同时,佐理河务,成绩卓越。在上杭的那段日子,段巘生与另一位湖南人时任河道总管的诗文作家陈鹏年有过一段深交。

 段巘生刚正不阿,严厉打击豪绅污吏,待民诚恳,大公无私,深受百姓喜爱,也深得同样秉性刚直的陈鹏年欣赏喜爱。陈鹏年对段巘生的官德人品颇为赏识,加之二人均有较高的诗文基础,共同的政治理念,彼此以为知己。陈鹏年官衔比段巘生高,因此也可称为“忘级交”。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段巘生与陈鹏年的这段交往可算是奇迹,二人能突破官阶限制,以正直刚正为立身之本,勤于任事,敢于担事,彼此往来的轻松自然,或诗文赠答,或议论政事,或研讨学问,毫无做作矫情之感,如惠风和煦般自然流畅,做了许多惠民利民的好事。

段巘生期满离任之时,上杭百姓依依不舍,泪洒衣襟。为了纪念他在上杭的善政,百姓们捐资建立了一所生祠,日日供奉。在封建社会,建生祠一般是地方官吏为朝中一品大员所建,不过歌功颂德,阿谀奉承的意思,哪里有百姓捐资为一个地方县令建生祠的?即使有,也不多。人尚健在,百姓即为建“生祠”,如此得民心着,称可谓世代地方官之楷模了。

雍正二年(1724年),段巘生补为广东新安县令。上任后,他肃清海盗,让民安居乐业,为民请缓征渔民逋赋、豁免渔场赔累,凡是鱼租田租,山征海禁,为民为所不能负担的,都向上请示除免,上级官吏不同意的,初时他好言宛转地求情,最后则是忿然力争,不达目的不罢休。

段巘生一贯好文,注重教化,为解决新安子弟的读书难,发起筹建文冈书院。文冈书院的校址原来是一个守备购买的,只有十三间房屋,他又从周围蔡、叶各姓那里买地建屋,共有二十九间房屋。守备打算将房屋转让给巡司周联甲、大使胡文焕,两人就和段巘生商量。段巘生就和他们说:“为何不让给我?我买下来办社学。”两人听后一致同意。守备听说是用来办学校,原来价值一百三十四两的房屋,一百两就卖给了段巘生。

学校建成后,段巘生取名为文冈书院,并亲自撰写《创建文冈书院社学社田记》,要求“嗣后文武各官,不得占为衙署;租石银两,不得借为传舍;以荒生童学业,有负圣天子建立社学之至意。而奋志青云之士,务期砥砺切磋,明体达用,为名世、为良臣,庶于吾道,大有光也。”可见段巘生知县的良苦用心。雍正三年,因父母多病,段巘生辞官回乡。离任时,市民攀车苦留,段巘生没有办法,只得绕道离去,新安百姓都为之叹惜不已。

段巘生的一生对于自己的政治生涯是有明确理想和抱负的,他曾诗写道:“不须大药驻朱颜,膂力方刚鬓未斑。塞外草肥谁牧马,燕然天远欲铭山。应思我辈分阴惜,岂觅人生半日间。壮士功成身始退,河清海宴待君还。”


 (本文编辑时稍有改动)


[打印本文]

信息公开 文化资讯 名人荟萃 宜城之子 诗乡文苑 书画影艺 乡镇风采
课题研究 人文地理 特别刊载 乡音乡情 文化创意 记忆空间 联系我们
湘ICP备16011544号-1   Copyright c 2016 湖南常宁湖湘文化
网站访问统计: